来源:儿童心理学 04-02
孩子到了11~14岁,就正式步入青春期。
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孩子此时的情绪还不稳定,往往表现出身心叛逆、行为乖张、心思敏感等特点。对此,父母要了解和掌握孩子心理的发展动态,帮助他们度过人生成长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小故事中,妹妹由于年龄小,完全没有任务意识,她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没有完成任务。而倩倩由于年纪大一些,意识到任务在身,因此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监督妹妹将妈妈留给的任务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她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和妹妹一起玩耍,显示了较好的自我控制力。
孩子到了12岁左右,开始反省自己,为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代替了“爸爸要求我必须做个优秀的人”,“我要完成任务”代替了“妈妈让我完成任务”。他们会按照内在标准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把各种反应串联在一起,以此来适应环境。
这时候,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呢?
第一,父母应该放下架子,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有些父母虽然知道应该给青春期的孩子更多关怀,但是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或者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的青春期。为此,他们面对孩子的焦躁不安,表现出来的仅仅是“孩子变得不乖了”“孩子太叛逆了”这些想法,却不能为孩子排忧解难。
为此,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就应该做好干预理念和改变教育方式的思想。看到孩子叛逆的地方,应该指出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而这种关怀不仅仅表现在一如既往地付出,而是有选择地关心,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第二,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找到新的沟通方法。
对孩子来说,青春期应该是非常美妙和璀璨的年华。这时候,孩子可以欣喜地体验到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他们一方面非常地惊喜,另一方面则有些恐惧。为此,父母应该改变之前的教育方式,将他们当作成人来对待。对孩子的任何过错,不应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指责,而应该平等、民主地和孩子商量,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赢得他们的信任。
第三,给孩子独立的成长空间,在自由中释放他们的潜能。
任何人都需要独立的空间,尤其是对有了小秘密的青春期孩子。对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父母要尽量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不要横加干涉。比如,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这些私密的东西永远不要动。此外,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来比去,这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厌烦心理。
家长如何做?
青春期是孩子长大成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来无影去无踪,但深刻影响着孩子的身心。除了在生理上出现变化,孩子在心理上也会产生明显的改变,并在情感、心智上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为此,父母应该多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给孩子情感、心理带来巨大压力。
欢迎搜索公众号:心理三冬暖,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免责声明:用户在三冬暖心理咨询平台上发表的全部内容,著作权均归其本人所有。若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